LY_T 2251-2014 林业科普基地评选规范
ID: |
DA7E692F484A4A01A10E34B1C0A1B74D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65 |
页数: |
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,B 60,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,LY/T 2251—2014,林业科普基地评选规范,Selection of specifications of the forestry science and,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base,2014-08-21 发布2014-12-0I 实施,回家林业局 发布,LY/T 2251—2014,前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中国林学会、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提出,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,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中国林学会,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: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、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沈贵、刘宏涛、罗明春、黄增寿、郭建斌、梅林、韩丽、江珊,I,LY/T 2251—2014,林业科普基地评选规范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评选的原则与方法、基本条件、运营管理和工作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的评选、验收、检査和规范化建设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17775-2003旅游区(点)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,3术语和定义,3.1,林业科普基地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base,具备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、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、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、维护和发展,生物多样性功能,具有传播林业科学知识、推广林业科学技术的作用,供人们休闲与游憩,以林业科普教,育为主要职能之一的组织机构,4评选原则,4.I 科学性:客观反映各类科普基地的基本条件、运营管理和工作要求及科普基地其他相关情况,采用,定量与定性描述相结合,4.2 可操作性:考虑科普基地种类较多,各地情况差异较大,在评选规范中分类别进行比较,5评选方法,采用单位申报与组织专家现场抽测评选相结合的方法,定期评选,每3年进行一次。初次评选为全,面评选,3年后复査重点评估发生变化部分,且以现场抽测评估为主,6分类,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分为休闲游憩类、生态保护类、教学科研类和其他类4种类型,休闲游憩类林业科普基地是指在休闲游憩等文化娱乐活动时,能够为人们提供林业科普教育的森,林公园、动物园、野生动物园、植物园、城市公园、郊野公园等,生态保护类林业科普基地是指具有动、植物资源保护功能,能够开展林业科普教育,且经省级(含省,级)以上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命名的自然保护区、濒危动植物繁育基地(中心)、湿地公园、生态建设,1,LY/T 2251—2014,示范区等,教学科研类林业科普基地是指能够开展林业科普教育的省部级(含省部级)以上重点实验室、科学,实验台(站)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高等院校、科研单位、特色学校等,其他类林业科普基地是指能够开展林业科普教育的科技示范园、名优特产之乡、夏(冬)令营基地、,科技活动中心、宣教中心、自然资源类博物馆等组织机构,7休闲游憩类林业科普基地评选规范,7.I 基本条件,7.1.1 具有法人资格或受法人委托,能独立开展林业科普工作的组织机构,7.1.2 拥有丰富的森林游憩资源,满足GB/T 17775—2003中AAA级(含AAA级)条件的森林公园、,动物园、野生动物园、植物园、城市公园、郊野公园等,7.1.3 有固定的室内科普活动场所及相应的配套设施。室内科普场所指展示厅、报告厅、影像厅等,建,筑面积不小于1 000 m2,有电子显示屏、语音解说系统,通俗易懂的图、文、影视资料等科普资源,7.1.4 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卫生、安全等应达到公共场所的国家标准要求,7.1.5 有完整的科普标识系统和网络科普展示平台。科普区内珍稀濒危植物、古树名木、古老孑遗植,物应设有铭牌,铭牌内容包括:拉丁学名、中文名(含别名)、主要用途及分布;珍稀濒危动物应设有解说,牌,解说牌内容包括:拉丁学名、中文名(含别名)、主要用途及分布,7.1.6 专(兼)职林业科普讲解人员不少于5名,7.1.7 每年开放天数不少于200天,接待人数不少于30万人次,7.2 工作要求,7.2.1 积极组织或参加每年的“世界湿地日”“植树节”“世界森林日”“爱鸟周”“全国科技活动周”“国际,生物多样性日”“防灾减灾日”“世界环境R”“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”“全国科普日”“保护野生动物,(植物)宣传月”等科普宣传活动,每年组织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,并在活动期间对公众优惠开放,7.2.2 有计划地对科普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I,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 ho,7.2.3 应与学校、村屯、企业、社区、军营、机关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积极开展社会化林业科普,活动,7.2.4 组织壮大科普队伍,每年组织志愿者参与科普工作时间不少于100人丒天,7.2.5 充分应用电视、广播、报刊、网络等媒体,积极开展林业科普宣传,利用媒体不少于3种,每年宣,传次数不少于30次,7.2.6 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普主题活动,如展览、报告、讲座等,每年不少于10次,7.2.7 组织或接受科普考察、户外观测、夏(冬)令营等科普实践活动,每年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,总人,数不少于200人次,8生态保护类林业科普基地评选规范,8.1 基本条件,8.1.1 具有法人资格或受法人委托,能独立开展林业科普工作的组织机构,8.1.2 拥有丰富的动、植物等资源的省级(含省级)以上自然保护区、濒危动植物繁育基地(中心……
……